HJ 949-2018 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 (PM 2.5 )渗透系数调查技术规范(环境保护)

ID

9B7229E88BC54DE7B20044E6ABE58DEB

文件大小(MB)

0.55

页数:

18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21-12-20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,HJ 949—2018,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(PM2.5),渗透系数调查技术规范,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on infiltration factor of ambient,particulate matter(PM2.5)for civil buildings,2018-07-12 发布 2018-07-12实施,生 态 环 境 部 发 布,HJ 949—2018,i,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,公 告,2018年 第18 号,为贯彻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,推进环境健康风险管理,规范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,(PM2.5)渗透系数调查工作,现批准《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(PM2.5)渗透系数调查技术规范》为,国家环境保护标准,并予发布,标准名称、编号如下:,《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(PM2.5)渗透系数调查技术规范》(HJ 949—2018),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,由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,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(kjs.mep.gov.,cn/hjbhbz/)查询,特此公告,生态环境部,2018年7月12 日,HJ 949—2018,iii,目 次,前 言. iv,1 适用范围..1,2 规范性引用文件..1,3 术语和定义.1,4 工作程序..2,5 方案制定..2,6 现场调查..4,7 渗透系数确定与结果表达..5,8 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6,附录A(资料性附录) 建筑气候区划.7,附录B(资料性附录) 民用建筑功能类型8,附录C(资料性附录) 建筑物特征9,附录D(资料性附录) 现场记录样表10,HJ 949—2018,iv,前 言,为贯彻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,推进环境健康风险管理,规范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,(PM2.5)渗透系数调查工作,制定本标准,本标准规定了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(PM2.5)渗透系数调查的工作程序、调查内容、调查方法,和技术要求,本标准的附录A~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,本标准为首次发布,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,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: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、复旦大学、大连理工大学,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2018 年7 月12日批准,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,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,HJ 949—2018,1,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(PM2.5)渗透系数调查技术规范,1 适用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(PM2.5)渗透系数调查的工作程序、调查内容、调查方法,和技术要求,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颗粒物(PM2.5)浓度实测法,开展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(PM2.5)渗透系数,调查,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(PM10)渗透系数调查可参照本标准执行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。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修改单)适,用于本标准,GB 50178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,GB/T 4883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,GB/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,HJ 93 环境空气颗粒物(PM10和PM2.5)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,HJ/T 167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,QX/T 152 气候季节划分,3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,3.1,民用建筑 civil building,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,[GB 50352—2005,定义2.0.1],3.2,颗粒物(粒径小于等于2.5 mm) particulate matter(PM2.5),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.5 mm的颗粒物,也称细颗粒物,[GB 3095—2012,定义3.4],3.3,PM2.5渗透系数 PM2.5 infiltration factor,以环境空气PM2.5浓度为自变量、室内空气PM2.5浓度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的斜率,3.4,室内环境 indoor environment,人们工作、生活、社交及其他活动所处的相对封闭的空间,[HJ/T 167—2004,定义3.1],HJ 949—2018,2,3.5,室外环境 outdoor environment,人们工作、生活、社交及其他活动所处的相对封闭的空间以外的空间,4 工作程序,民用建筑环境空气PM2.5渗透系数调查工作程序包括方案制定、现场调查、渗透系数确定与结果表,达、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4 部分,见图1,图1 工作程序,5 方案制定,5.1 资料收集,a)应依据GB 50178 收集调查区域地理分布、气候等信息,明确调查区域的建筑气候区划,参见,附录A的表A.1,b)应收集调查区域内民用建筑功能类型信息、数量及分布情况,明确重点关注的建筑功能类型,参见附录B的表B.1,c)应收集调查区域内民用建筑的建筑物特征信息,明确重点关注的建筑物特征,参见附录C 的,HJ 949—2018,3,表C.1,5.2 样本量估算,5.2.1 分层因素,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区域情况,结合建筑气候区划、民用建筑的功能类型、建筑物的特征因素选取,分层因素,参见附录A的表A.1、附录B 的表B.1 和附录C的表C.1,5.2.2 最小样本量,使用式(1)估算某功能类型民用建筑单一分层下民用建筑的最小样本量:,2,/2,eff,i,i,i,n ua d s,dm,??,= ?÷ ′,è ?,(1),式中:ni —— 某功能类型(i)民用建筑单一分层下的最小样本量;,ua/2 —— 显著性水平为95%时相应的标准正……

……